研究生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我校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在《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5-05-27 浏览次数:

我校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海军(2024年6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与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伍骏骞教授、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谢凯、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刘炎周讲师(通讯作者)合作完成的学术论文《政府就业增长目标、民生保障性财政支出偏好与稳就业效应》在《经济研究》2025年第3期刊出。



论文简介:

就业增长目标是我国重要的就业制度安排。政府提高就业增长目标是否会促使企业增加招聘,是否会采取策略性招聘?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存在“重生产投资、轻民生保障”的财政支出结构扭曲问题,政府就业目标能否对该问题进行定向矫正?文章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就业增长目标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招聘,具有稳就业效应,且主要通过增加就业补贴的途径发挥作用。(2)政府就业目标既促使企业招聘高技能劳动力,具有人力资本升级效应,也兼顾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招聘,发挥了包容性就业效应。(3)由于就业目标会激励政府兑现其稳就业承诺,在民生保障性财政支出初始偏好较低的地区,就业目标的稳就业效应更显著,表明就业目标能够定向矫正财政支出结构扭曲问题。(4)研究也发现企业并未为迎合政府而采取“招而不聘”“招新裁旧”“35岁门槛”等策略性招聘行为。(5)成本收益测算显示,政府为完成就业目标投入的就业补助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即就业目标政策兼顾了社会与经济效益,但其效果依赖于目标形式和政策执行环境。

研究价值:

文章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现有就业政策与目标管理类文献忽视了政府就业增长目标这一关键就业政策工具。实际上,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就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民生头等大事。考察政府就业增长目标对企业招聘总量以及招聘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二,已有文献忽视了政府就业增长目标这一“政府之手”对企业招聘的影响,本文拓展了企业雇佣影响因素的研究。事实上,就业增长目标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稳就业举措之一,政府就业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辖区企业有效劳动力需求的扩大,但现有研究尚未从政府就业增长目标这一视角切入。第三,现有文献缺乏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民生性财政偏好的定向矫正作用的探讨,补充了“三保”领域相关文献。将政府就业增长目标、民生性财政偏好和企业招聘行为纳入同一理论分析框架中,并在实证研究中进行了检验,揭示了地方政府就业增长目标对“重生产投资、轻民生保障”的财政支出结构扭曲问题的定向矫正效应。第四,鲜有文献分析企业长期招聘以及策略性招聘行为,本文补充了企业招聘行为的相关研究。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是否为迎合政府就业目标任务而采取“招而不聘”“招新裁旧”“35岁门槛”等策略性招聘应对行为,这也拓展了企业招聘领域相关文献。

作者简介:



王海军,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2018级农业管理硕士研究生、金融学院2020级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研究专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财贸经济》《统计研究》等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或录用论文10篇。主持2项中央高校研究生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合作撰写报告被中办采用。曾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西南财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光华奖等荣誉。


伍骏骞,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博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入选省级青年拔尖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荣获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党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四川省社科基地重大等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国家发改委重大等项目2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连续三年参与撰写《中国乡村振兴蓝皮书》《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参与论著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评审一等奖。合作撰写报告被中办采用,获国家领导人等肯定性批示,提交报告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感谢信致谢,合作撰写报告被“学习强国”收录。



谢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西方经济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2019级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访问学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与劳动就业、发展经济学等。已在《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学》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主持4项中央高校研究生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主笔撰写中国科协、四川省教育厅、阿里研究院、腾讯研究院等机构委托的多份合作报告,研究成果获得中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曾获国家奖学金、刘诗白奖学金等荣誉。



刘炎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农业生产率、粮食安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学术月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主持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合作撰写报告被中办、国办采用。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标“新财经”战略升级,立足西南财经大学学科特色优势,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不断完善优生优师优培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培育和涌现出高水平、标志性的育人成果,为西财百年校庆献礼,为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西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