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我校国际商学院博士生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

发布日期:2025-10-13 浏览次数:

近日,我校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2023级博士生贾鸿雁和经济学院李雪莲教授、国际商学院周茂教授、李雨浓教授(通讯作者)、国际贸易学专业2021级博士生蒋芊(毕业后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共同撰写的论文《区域比较优势演化、深度分工与国内大循环》在《经济研究》2025年第6期刊出。


               

论文简介:

    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以促进省际深度分工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考察了国内各区域产业结构同构和生产率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比较优势趋同的现象。其次,基于相关特征事实,借助贸易结构式模型与反事实模拟方法,量化分析区域比较优势演化及实现深度分工对中国省际贸易和福利的影响。最后,探究了规模经济和区域间壁垒对深度分工经济效应的作用。结果表明:(1)产业空间深度分工会显著提升中国省际贸易和福利。若各区域部门生产率实现绝对增长的同时,保持区域之间相对生产率结构不变,则省际贸易流量相较于现实情形提升约9%,福利水平提升约15%。(2)规模经济的存在、区域间壁垒下降如贸易成本和劳动力流动成本下降能够对深度分工畅通内循环和提升福利产生放大效应。本研究有助于从地区间分工的视角为优化中国生产布局、促进区域间产业协作以及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研究价值:

    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市场分割和区域间壁垒对国内循环畅通影响不同,文章重点聚焦比较优势演化及深度分工如何激发区域间贸易的内生动力的新视角。其次,文章量化分析了区域比较优势演化对不同类型循环即省内贸易、省际贸易、国际贸易以及福利的影响,并且探究了规模经济和区域间壁垒下降对畅通内循环和福利提升的进一步放大效应,有助于从地区间分工的视角为优化中国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间产业协作以及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经验支持。最后,本文在多区域多部门一般均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规模经济的设定,利用模型技术参数的变动模拟比较优势演化的不同情形。与简约式估计相比,文章使用的结构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技术进步和相对生产率演化路径的经济效应,通过反事实分析有效探寻了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发展的未来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

    李雪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入选四川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金融英才、光华英才工程学术A类人才。兼任四川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经济研究》《Energy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市级及地方政府课题30余项。先后获得四川省第十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六次、第十七次、第二十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宏观经济学会第十七次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成果获教育部、国办采纳及省部级领导批示。


    贾鸿雁,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2023级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博士研究生,导师李雨浓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产业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等期刊。参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科研项目、山西省财政厅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周茂,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英才工程”青年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发展格局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团队负责人、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研究所副所长。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研究中心副主任等。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年度项目等10余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贸易学知识体系研究》课题组成员。获得全国第四届洪银兴经济学奖、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刘诗白奖励基金优秀科研成果奖等主要学术奖励,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


    李雨浓,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华英才工程”青年杰出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财经大学“光华百人计划”(学术A类)、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担任民盟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委员、四川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分会理事。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研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10余项,获得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西南财经大学优秀教师、成都市大运会先进个人等,多次获得民盟成都市委会组织工作、参政议政、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在《中国日报》《四川日报》等发表文章多篇。


    蒋芊,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20256月博士毕业,现任教于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贸易结构模型。在《经济研究》《Applied Economic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标“新财经”战略升级,立足西南财经大学学科特色优势,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不断完善优生优师优培机制,打造研究生研学“全景图”,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培育和涌现出高水平、标志性的育人成果,为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西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