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通知
新闻动态

我校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毕业生荣获2023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

发布日期:2023-11-09 浏览次数:

11月5日,“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2023年资助名单正式揭晓。我校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西方经济学专业2023届博士毕业生王茹同学在导师张吉鹏教授与徐舒教授的共同指导下,撰写的《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人力资本积累与福利效应》从全国高校推荐的百余篇经济学博士论文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本年度我校共有3位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获2023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一。

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旨在激励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做出创新贡献的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博士毕业生,鼓励他们在学术前沿领域潜心研究、为经济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项目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选出10 篇优秀论文,每位作者经费为税前 10 万元人民币。2016年开办以来已举办八届,以鼓励和推动我国经济学领域青年学者从事经济科学创新研究。2023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经严格匿名初审,共26篇优秀论文进入复审;再经严格匿名复审,最终确定10篇优秀论文(其中西南财经大学3篇)。

《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福利效应》一文,从城乡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与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入学制度视角量化城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估计了人力资本动态积累函数并测算了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等化对于缩小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识别了异地入学制度对于儿童留守概率的影响,通过区域离散选择模型测算了异地入学政策改革的福利效应。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首次搜集整理量化了义务教育异地入学难度,从本地与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可及性差异的角度量化地级市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程度。第二,结合使用结构模型与简约式估计,首次完整估计了中国城乡儿童积累的过程,丰富了相关理论并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人力资本根源。第三,通过反事实分析考察了教育财政投入不均等对人力资本积累差距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量化了异地入学政策改革的福利效应,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与政策效益的提升提供定量分析证据。

王茹,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18级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项目),导师为张吉鹏教授与徐舒教授,读博期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联合培养。现担任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Growth and Chang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博士研究生科研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何为而治——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第二期团队课题,入选第七届中德科学中心林岛项目(经济学),2023“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

张吉鹏,202211月前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中青年杰出学者,另也曾任职南洋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财政,移民、区域与城市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经济研究》创刊以来最高被引文章作者之一。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曾组织数十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为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做审稿人。推荐和指导几十名学生出国深造和获得博士学位,指导的学生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任职,获西南财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与优秀科研成果奖,入选中德科学中心林岛项目与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

徐舒,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英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首届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人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Journal of Econometrics》等著名期刊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4项,研究方向为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评估。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学校对标“新财经”战略升级,以“一流学科培优”和“财经科技创新”为战略重点,立足西财学科特色优势,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着力造就国家急需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加快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通过集成创新平台、光华博士创新项目、硕博连读项目等不断探索优化优生优师优培机制,持续培育和涌现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西财力量。